“真没想到现在车管服务已经‘进化’到这个程度,原本要跑两个部门的事情,现在在家里就完成了!”近日,已经换过2辆车的“老司机”王先生惊喜地发现,通过“随申办”APP上的“报废注销一件事”服务模块,车主只要动动手指提交信息,即可实现入驻企业上门回收。这是上海交警近年来不断推进交管服务创新优化的缩影之一,用绣花功夫编织起安全、高效、包容的城市交通生态,多层次、多维度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把脉行业需求,助力创新发展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二手车交易、二手车出口等相关产业发展迅猛,为更好地满足市民对于二手车交易的需求,上海交警总队打出组合拳为各个环节“减负”“增效”。一是在全市15家二手车市场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窗口前移”代办二手车交易过户业务;二是鼓励二手车跨省流通,推出小客车网上转籍政策,对车辆跨省交易的,无需到转出地验车,可直接在转入地办理;三是便利二手车经销企业收购车辆,推出“待销售二手车单独签注”政策,对于已备案的企业收购二手车时免提供额度,无需支付正式号牌费用;四是便利二手车出口企业交易登记,企业收购机动车用于出口的,可直接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无需核发正式号牌(免额度办理),属于异地收购车辆的,可在机动车登记地直接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无需往返办理转入、注销手续,实现异地通办。一系列措施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和相关企业的一致好评。
提升通行效率,共建营商环境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而对于机动车保有量超500万辆、人口密度极高的超大城市上海来说,交通管理的难度在不断提升。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配套的交通管理措施也必须更加精细,并随着城市的变化不断“有机更新”。
道路的顺畅通行带给企业的首先是时间成本的节约、员工通勤效率的提升。以位于长宁区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为例,这里北至苏州河,东临淞虹路,园区商务楼集中,各类企业1000余家,员工近7万名。受客观条件所限,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内的许多道路是双向单车道,路幅较窄,广大员工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园区有限的道路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长宁交警通过数据研判、实地勘验、走访调研等多种途径,综合施策对园区交通进行优化改造,通过优化信号灯协联管控、增加车道、调整交通流、联动导航引流等措施,“毛细血管”的打通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获得了企业的一致认可,也为园区发展注入活力。
正如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品牌传播副总裁郑晓燕所说,“便捷的交通是城市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井然有序、安全畅通的通行环境,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员工的通勤效率和通勤体验,确保我们的员工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工作。”
推动良性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上海交警持续发挥市交安委平台顶层牵引作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促进警企合作、行业自律,推动相关行业朝着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针对交通隐患突出的大型客货运输行业,上海交警自去年起创新构建了“四地联管”机制,即由企业注册地、实际经营地、项目行为地、事故发生地“四地”交警对企业交通安全开展分工负责、联合监管,形成“线上风险评估+线下隐患清零”的融合管理体系。2024年累计入企检查1.3万余次,出具整改通知书1300余份,涉大型车事故同比下降13%,涉疲劳驾驶事故同比下降29%。
今年以来,上海交警聚焦非机动车乱骑行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在严查严管外,如何提升配送骑手的安全意识,助推行业更加健康发展,也是上海交警一直在探寻的方向。在交警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同城配送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上海市同城配送行业交通安全自律公约》。今后将根据骑手是否使用专用号牌车辆、是否及时处理交通违法及事故来进行“绿标、黄标、红标”划分,并对站点进行星级评定,将企业划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对“高星级”站点及“绿标”骑手会尽量倾斜派单资源,对分色预警表现不佳的企业进行约谈、通报和限期整改。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情指中心政委岑伟龙表示,“公安交警部门积极推动《公约》的制定,鼓励行业、企业自律,并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共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从“窗口服务”到“指尖服务”,从“交通管理”到“护航发展”,上海交警部门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智慧的举措、更温暖的互动,书写着新时代“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答卷。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彰显了超大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更成为上海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精细治理和创新服务并举,上海交警用绣花功夫编织起安全、高效的城市交通生态,多层次、多维度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张夕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