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映征途 爱心满车厢——记锦江出租雷锋车队队长朱东胜
发布时间 2025-08-21 作者 交通安全周刊 阅读 36次

记者  杨梅

在繁忙的申城街头,有这样一辆出租车,它的方向盘上仿佛刻着“责任”二字,车厢里始终洋溢着如家般的温暖。这辆车的主人,正是锦江出租雷锋车队队长朱东胜。近30年的出租车生涯里,他用坚守诠释初心,用真诚对待乘客,用爱心温暖社会,成为了城市流动风景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师傅,麻烦快点,我赶时间!”这是朱东胜几乎每天都要听到的话语。大部分乘客乘坐出租车,图的就是一个“快”字,可保障出行安全,很多时候需要“慢”一点。如何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朱东胜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乘客催促快一些是正常的,也是经常发生的,我每次都首先回答,确保安全是第一位,但我会稳中求快,然后提供一些其他解决方案来节省时间。” 他诚恳地说道。凭借着对上海道路的熟悉,朱东胜总能选出最优路线。“例如有的路口红灯时间比较长,那我就右转弯,从另外的道路走,不呆板地跟着导航走。” 他还会提前了解乘客要到达的地方,选择更方便的下车点。有一次,一位乘客要去一家医院看病,按照导航显示的路线,下车后还得走一段不近的路,而且那段路坑洼不平。朱东胜想起医院还有一个侧门,离乘客要去的门诊楼更近,且门口道路平坦,于是他果断调整路线,将乘客送到了侧门。

在朱东胜看来,安全不仅体现在日常驾驶的点滴中,也体现在车厢的细节里,更包含着对乘客需求的预判与关照。走进他的出租车,你会发现这里就像一个“移动便民服务站”:急救包里创可贴、纱布、消毒水等常用药品一应俱全;针线包能帮乘客应对衣物破损的突发状况;矿泉水和餐巾纸更是标配。“这些小东西,关键时刻能帮大忙。”朱东胜笑着说。因下车匆忙忘记随身物品的事情在出租车上时有发生,仅靠口头提醒,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朱东胜在后座右侧玻璃上装了一个反光镜。每当乘客下车时,他都会通过这个反光镜查看是否有物品遗漏第一时间提醒乘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0年来,朱东胜凭借着贴心周到的服务,积累了很多老客户他们去机场、去医院,都会指定坐他的车。有些年纪大的乘客经常需要去医院,朱东胜总是早早就等候在乘客家门口,帮忙把老人抱上轮椅,推进医院,有时候还忙进忙出地排队挂号。有人说他傻,这样太浪费时间,影响赚钱。可朱东胜却不这么认为:“党员驾驶员的身份,就是要比别人多一份担当。” 他不仅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带教年轻驾驶员的过程中,也把这样的理念和追求传递给他们,用一言一行影响着雷锋车队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带动下,车队里的年轻驾驶员们也纷纷效仿,主动为乘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雷锋车队的同事们数年如一日接送一位尿毒症患者的故事一度传为佳话。6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每周的一、三、五,雷锋车队的队员们都会准时守候,接送乘客和家属去医院透析。“这是我们的约定,不能失约。” 直到今年 6 月底,朱东胜接到家属的通知,说第二天不需要用车了,因为病人已经去世。每周三次的约定戛然而止,朱东胜和队员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最后他们一起去参加了追悼会,送了患者最后一程。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好事,更难得的是一群人把一件件好事持续下去。像这样以热心、用心的服务和奉献传递爱心,是每一位锦江出租雷锋车队队员们的日常。在队长朱东胜的带领下,队员们积极开展助老助残等一系列公益行动他们先后与嘉定社会福利院、宝山淞南阳光之家结对共建,定期去探望慰问那里的孤老群体和残障人士。每逢节日,队员们都会带着水果、牛奶等慰问品去福利院,陪老人们聊聊天、剪剪指甲、打扫卫生。有的老人行动不便,队员们就推着轮椅带他们在院子里晒太阳。他们的善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多人都称赞雷锋车队是 “城市里的活雷锋”。

从方向盘上的坚守,到车厢里的温暖,再到社会中的奉献,朱东胜和他带领的锦江出租雷锋车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守初心、用真心、献爱心”的真谛。他们就像一颗颗流动的爱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传递着温暖与正能量,让这座城市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image.png

无论是后座的反光镜,还是抽屉里的急救包,党员朱东胜在日常行车中时刻传递着温暖与正能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