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梅
清晨6点,垃圾压缩车缓缓驶入了仙霞路上的第一个居民小区,只见驾驶员握着方向盘的手沉稳有力,眼神不时在前方路况和后视镜之间切换,将车辆平稳地倒入垃圾房门口,随后熟练地操作液压杆,机械臂轻柔地将垃圾桶吊起……这是上海高洁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垃圾清运车驾驶员山峻每天的日常,15年来,他驾驶车辆穿街走巷,用方向盘丈量安全,以细节守护城市的脉搏。
把每条道路刻进心里,织就高效网络
山峻负责的是周桥、天山、仙霞和虹桥四个街道的垃圾清运工作,这4个街道情况很复杂,有的是老旧小区密集,有的是商务楼扎堆,对垃圾清运的要求和时间都不一样。老旧小区的窄巷里,路侧停满车辆,墙角花丛都是视线盲区,常有晨练的老人或奔跑的孩童突然出现;商务区则是早高峰的车流洪流,垃圾清运需掐准写字楼上班前的“窗口期”。“小区的垃圾房大多设在角落里,倒进去时,得像走钢丝一样细致,还要靠跟车的同事帮忙四周观察。” 山峻对每一个小区内每一个垃圾房的位置都烂熟于心,有的地方就堪堪只能贴着墙一点一点地倒进去,缓慢挪动到能操作的位置。而这样的场景,在他15年的驾驶生涯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山峻笑着说,“我们开垃圾车基本是看天吃饭”,最近一段时间的申城,时不时就来一场雷暴雨,给山峻和同事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限速60码的路上有时候只能开到20码,经过茅台路等学校密集的地方更加要慢,“下雨视线更差,一点都来不得疏忽,必须全神贯注,时刻注意可能出现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不仅路上难开,进出小区转运垃圾更是难上加难,他们不断地上下车,熟练地在每一个垃圾房操作,全身上下没一处是干的,因为雨衣根本来不及穿,即使这样,他也坚持先确认周围环境再操作,“慢一点,就多一分安全”。
在上海复杂的路况中穿梭,考验的不仅是驾驶技术,更是对出行安全的深刻理解。山峻的脑海里装着一张动态地图:周桥街道几个小区的路特别窄,要注意会车时的安全距离;茅台路沿线学校比较集中,早上七八点要注意避让送孩子上学的车辆;娄山关路、仙霞路这几条单行道流量高,要当心乱穿的电动自行车……
将每次检查落在细节,筑牢安全壁垒
山峻说,环卫工作不仅是“开车运垃圾”这么简单,而是一份需要责任心和耐心的工作。每天清晨5点20分,比出车时间早40分钟,山峻就已经出现在停车场,这40分钟的“体检”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除了刹车、制动、灯光、后视镜等常规检查,最重要的就是车辆后方的液压系统,他会拿出手电筒照向每一处的油管接口,特别要仔细观察接口是否有渗漏痕迹,“垃圾压缩主要靠液压系统操作,一旦油管有渗漏,压缩就完成不了,再等单位派车来拖、来修,浪费时间不说,那些等待清运的垃圾怎么办?”因此,每天出车前,山峻都会反复检查液压系统,绝不能因机械故障耽误当天的垃圾清运工作。
驾驶技术过硬、工作耐心又细心,让山峻成为班组加班任务中的“第一候选”。有一次,马拉松赛事在附近举行,他和同事们提前做好准备,在赛事结束后,迅速清理现场的垃圾,确保道路干净整洁。还有一次,台风过后,街道上到处都是断枝落叶和垃圾,他驾驶着清运车,和同事们一起清理,帮助城市尽快恢复原貌。
“作为一名环卫车驾驶员,保障城市的整洁和安全是我的责任。”15年间,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雨交加,抑或是别人都阖家团圆的日子,山峻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安全刻进每一次转向,把责任融进每一次检查,织就一张安全高效的城市运转网,为城市的整洁和美丽默默奉献着。
检查车辆时仔细再仔细,进出小区时谨慎再谨慎,山峻15年的安全驾驶成绩就藏着这些细节里
朱正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