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绿色秀带”
记者 杨梅
本报讯 据市道运中心消息,近日,内环高架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沪太路—中山北二路)三期第二阶段外圈主体结构施工如期顺利完成。经过三期接续建设,内环高架从周家嘴路至沪太路全长约10公里焕然一新。
此次完成改造的内环沪太路—中山北二路段,总长4.72公里,含5条匝道,施工主要包括桥梁结构和附属设施功能完善提升、智慧化升级改造及环境景观优化等内容。由于三期施工区间与共和新路立交交错,南北高架转内环高架的交通压力更大,因此较二期相比夜间施工时间需缩短1个小时,工作量却要额外增加约30%。项目团队充分总结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经验,锁定关键节点、倒排施工进度、细分工序责任,根据时段、场地、设备、人力等实际情况统筹进行施工筹划,并通过数字孪生模拟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将每一道工序精确到“小时”,争分夺秒完成更新建设。
2022年成功改造四平路至政本路试验段一期,2023年改造中山北一路—四平路段、政本路—周家嘴路段二期,在历时140余天的施工后,第三次“年轻化”升级了沪太路—中山北二路段。经过三期接续建设,内环高架从周家嘴路至沪太路全长约10公里焕然一新。
据了解,在内环高架“年轻化”工程中,项目团队创新打造了智慧化的景观绿化系统。在高架防撞墙顶部,设有景观绿化安放槽和智慧灌溉系统,可根据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等数据自动为高架绿植浇灌。智慧灌溉系统还可调整为定时喷灌、周期喷灌、手动喷灌等多种模式,由中控室实施统一调度管理,便于实现后期精细化灌溉和养护管理。新的智慧灌溉系统不仅有效降低了绿化养护的人力成本,更实现了节水、降碳、保护绿植的“三重目标”,真正把内环高架打造成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绿色秀带”。
经过“年轻化”改造,内环高架焕然一新,驾驶体验更舒适 王宏伟 供图